【电影深海】 “人生也许是没有意义的,只是我不想错过每个微亮的瞬间。” 环球速看料
【电影深海】
“人生也许是没有意义的,只是我不想错过每个微亮的瞬间。”
(相关资料图)
这句话是我心目中对于深海的定义。
本来没打算给深海写长评,一是本身电影看的不多,贫瘠的知识储备只够我浅显地区分好看和不好看,二是一刷并不足够让我理清思路,我知道自己喜欢但是具体说不出所以然。直到去二刷,以知道结局的视角去回看前面的每一个细节,相对理清了一些思路。
第一次因为一次电影哭的泣不成声,在知道结局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再回看前面的细节,只有感动和震撼。
关于电影画面有多漂亮这一点我就不多说了,流动的云团和海洋互相交织,粒子水墨技术像星光一样点点璀璨,能品到水墨的扩散方式,又有着非常绚丽缤纷的色彩,从预告片就足以窥视一二,单单画面就觉得完全值回票价。
情节方面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,故事说清楚了,可能有过于“诗意”的东西不便于理解,但是复盘带来的恍然大悟之后会有一种宛若隔世的错觉,细节太多,后劲很大,越品越有味道。
深海像是一杯苦涩的酒,有人喜欢有人喜欢有人讨厌,但是你细品,越品越入肝肠。
我直接就说导演疯了吧,要做这样一部不容易回本的影片,选择在春节档上映也是无奈。深海的叙事方式是一种实验性的,至少国产动画没有人做过,全新的尝试,这是很值得认可的,且从我的角度来说做的也不错。
它不是以情节作为电影的导向,是用情绪作导,情节服务于情绪,是一部情绪性的电影,在整体展现上都会更为抽象一些,这注定会出现一些问题,确实在剧情诉叙述上还可以精进。但是瑕不掩瑜,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欢,带来的触动也不会因此减少分毫。
票房才是第一生产力,如果有兴趣请一定一定一定要尝试,私心我是非常希望深海能够回本,有好的开端才有人敢于继续尝试,才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循环。
之前看节目提到要取最大公约数,我觉得做电影也是这样,从想做的故事里取出最大公约数,抓住大部分人的情感共同点容易触动更多人的人。很不幸,深海没有,这就必然导致它是私人化的,被触动的人会很喜欢,没被触动的就会觉得无聊浪费时间。
(我觉得不应该去随意定义一部作品要什么样的人适合看,深海更是如此,人的复杂性绝对不是用几个词语就可以分清楚的,所以我这里用的是“被触动”。)
同时幸运的是,我是被触动的一方。
以下都是个人理解,可能有不合理的地方,有说不对的地方,也可能和你的理解相差甚远,不过没关系,只要合理,想要怎么理解都没问题。
影片说的是陌生人的善意和自我救赎。
在现实里,是陌生人南河拯救了生理方面的参宿,但是在梦里,是参宿自己在拯救心理方面自己。
这里和以下说的梦境不是指的睡着诞生的梦境,更向于无意识的幻境。
电影的主要人物女主参宿和男主南河(小丑),小丑和南河是不是同一个人,我一开始的认知不是同一人,小丑是游轮上的商贩,南河则是深海大饭店绘本的作者,只是参宿刚好看到了这个名字所以将其结合在了一起。但是最终还是倾向于是同一个人,一是小丑摊位和参宿桌子的匹配,二是如果小丑其实没有留下名字,那就太刀了。但是因为是梦境,里外的人不是完全统一,便于区分梦境里称呼为南河,现实称为小丑。
先说结尾,也是我身边反馈不好的朋友最多诟病的地方:女主莫名就开开心心回归了家庭。结尾是参宿在病床上醒来,周围空无一人,白光后一句话出现:快醒醒,散场了。之后有一段女主回归家庭的插画,因为表现形式的不同我一开始也想过这一段会不会并不是真实的,只是在片尾曲放后续故事是常见手法,所以也没去纠结,但是没想到导演却反其道而行之了:
“结尾插画是美好的祝愿。”
故事应该就停在女主在病床上睁开眼,停在这里也是我觉得比较合理的一个地方,整件事其实就是参宿生命里一个微光的瞬间,它可以拯救一个人,也可以因为悲剧源头的不变而什么都改变不了。因为病床边上没有人,她的醒来可以是生也可以是死,可以去瞎想,结合前面有过一串急促的滴滴声,我倾向于参宿并没有被救过来。至于为什么安排结尾这段,从之前没有过审的角度来说,或许是无奈,当然这只是我猜测。
但是要分析为插画表现是真实的也并没有问题,首先参宿的梦境是在自我救赎,她并没有真的一心求死,跳海未必是求死,也是在释放想要关心的求救信号。二是从前面能够感受到,原生家庭虽然冷落参宿,没有给予参宿该有的关心和关闭,但是并没有上升到严重的厌恶情绪,是可能会因为孩子的意外正视起孩子的心理问题。
再回到开头,关于参宿掉下海的问题,一刷的时候我其实没有看懂,参宿如果是为了救鱼失足掉下去,这个开端就已经太过牵强。后来看一些解析加上二刷特意注意,发现参宿大概率是自己跳下去的,救鱼的情节是内心潜意识里给自己的自杀行为进行一个合理化,她知道这是不好的,所以给了自己一个理由。后面也有画面体现她是独自站在甲板上,手中并没有鱼。自杀的行径也对应了参宿的抑郁症,包括红色的丧气鬼应该也是对应了自我攻击和自我惩罚。(红色巨有攻击性和暴力性)。
母亲是参宿心里的一个执念,也是心理寄托,海精灵是这份执念的投影,参宿一直在追逐着这个投影,相比起追逐的是已经母亲,她追逐的是一个妈妈的象征概念,象征着爱,象征着包容。参宿的潜意识里是知道母亲已经不要她了,所以才会借南河之口说出来“你妈妈就是不要你了”,但是她自己本身是不愿意承认的,直到南河救了她之后,我觉得这个时候参宿的执念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南河身上,此时“妈妈”<南河。
参宿最初进入深海号所有人都说参宿是晦气,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惩罚的体现,是现实里小丑发言的反应。深海号的旅游可以对应现实中参宿一家的旅游,参宿潜意识里并没有觉得这次旅游是愉快的,于是梦里行程开始大家都都并不愉快。老金对应的是参宿的父亲,花花阿姨对应的是后妈,海獭对应的是弟弟。在梦境里都被美化了,现实父亲的冷漠参宿在梦里去解释成了刀子嘴豆腐心,后妈其实是有表现出来想接纳参宿的,但是最后重点还是放在了自己孩子身上,在梦里转变为了第一个接纳参宿的花花阿姨,海獭是最单纯的生物也对应了年龄尚小还单纯着的弟弟。被深海号的大家接纳也是参宿希望被家庭接纳的一种倒影了。
小黄鸭游泳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,在梦里它很大,因为现实中它只能装下一个人,梦里参宿希望它大到可以装下自己和南河。在梦里南河救了参宿闪回了一些现实画面之后,现实尺寸的游泳圈反复出现在了画中。黄色是很亮眼的颜色,你一但注意到就会被它吸引,它像是一个指示道具,在后期时时刻刻提醒你这一切都是假的,我也是差不多在这个位置开始忍不住哭的。
深海之眼象征潜意识的深处,应该是最不想触碰的地方,在影片里体现出来的这个最深处是现实,参宿是并不想回去面对,但是潜意识诞生的那个南河,带着这个真实的参宿去撞破幻想,其实这也是参宿自我救赎的一个体现了。
去深海之眼的时候,南河和参宿都想过放弃。南河想要调头,但是回去看了一眼参宿决定坚持,反复一直在重复坚持坚持。这份坚持在梦里来说好像没有多大意义,但是对应到现实里,是小丑一直拽着参宿的衣服叫她坚持,坚持是说给参宿的也是说给小丑自己的。深海之眼可能就是被救的希望,是那一首搜救船,遇到丧气鬼想要调头可能是现实小丑快要坚持不下去的瞬间(或者是参宿松手有过瞬间想要放弃),但是看着参宿,决定再坚持、再多坚持一会儿,义无反顾的游回去救起了参宿。在玻璃上给参宿画上笑脸,也能对应上现实里不知道用血还是颜料抹上的笑。
南河其实是参宿编织给自己的梦境,南河的形象是她主观创造的。跳下甲板的她,也死死抱住了小黄鸭,在沉沦和挣扎之间不停拉扯,小丑此刻拉了她一把,南河救下参宿并不是救赎的完成,只是救赎的开始。
此前我一直觉得它没有很重点去描述抑郁症,直到我看了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视频解析,才注意到其实是细腻地藏在了情绪里,但是片子没有给参宿也没有观众一个问题解法,只是把这段问题展现给你看,显得好像很没有意义。
我们总想着一定要从作品中学到点什么才叫做有意义,但是对于广阔的宇宙来说,人类所做的一切没有什么是有意义的。生命或许没有意义,这些存在微光的瞬间可能什么都不能改变,但是正因为有改变的可能,所以才更显得闪闪发光。
“希望你今后的每一个笑都是真心的”
希望每个参宿都能遇见自己的南河,更希望每个参宿都能成为自己的南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