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热文:职教20条发布的时间原文
1、职教20条
关于高职扩招,较初的一次是1999年,1999年这一次,在多个省、市宣布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,扩招10万人。2019年高职院校再实施扩招,扩招人数为100万人。2020、2021两年高职扩招200万。高职一般分高等职业专科和高等职业本科。高职扩招一般是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校扩大招生数量。也可以说成统招大学专科学校,扩大招生数量。
高职扩招是重大决策,是落实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(简称“职教20条”)的重要举措,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,将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。
教育部数据显示,我国高职扩招政策,在2019-2020年分别招生116.4万人和157.4万人。近两年,将近300万名高职扩招的学生,实现全日制的“大学梦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高职扩招的重要意义
——推动职业教育发展
职业教育受到重视的程度之高,是前所未有。我国职业教育由此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,推动在职人士的继续教育发展,给予广泛的大众群体更多受接受学历教育、参与技能培训的机会。
“高职扩招”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项重要举措,旨在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,为促进社会发展,提供更大量、更优质、更多元的人才资源支撑。
——推动劳动者素质提高
“高职扩招”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,被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的新使命。继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,2020—2021年继续扩招200万人;与此同时,继续积极鼓励退役军人、下岗失业人员、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参与高职扩招;针对退役军人,更是推出了优惠政策予以鼓励。
高职扩招承载着推动职业教育发展、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、多元化技术技能人才、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任,必将在社会发展中,拉动社会人士整体的学历水平与技能发展。高职扩招的含金量
“百万高职扩招”政策主要目之一,是让更多在职人士有机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。同时,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“保障质量型扩招”
第一,保证了高职扩招的招生和办学质量,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、高质的教育,让通过高职扩招的考生真正学有所成,同时也保证了高职扩招证书的含金量,能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。
第二,高职扩招的专业设置是多元化的,面向大多数在职人士的,且是具有职业发展前景的。
不管从事哪个行业的技术人员,都能够在高职扩招开设的专业中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,并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学历文凭,作为专业能力的凭证。
即便是打算转换行业、或是有意愿挖掘个人新的一项能力的人员,更是能够在高职扩招开设的专业中,获得专业指引,找到未来社会发展具有前景的新方向。
职业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,面向的未来将是充满无限的发展空间。
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浪潮,高职扩招必将带领数百万人,到达职业发展更高的一个立足点,为个体与社会创造更多发展的机会。
2、职教20条发布的时间
一、新理念、新技术下的综合改革1、高职院校“三教”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。高职院校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,树立科学的教学观,以教学改革为核心,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,推动形成实施“三教”改革的基本共识,激发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“三教”改革之中。
2、高职院校“三教”改革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。教师、教材、教法分别对应解决“谁来教”、“教什么”、“如何教”三个核心问题。抓住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,有非常强的针对性。
3、高职院校“三教”改革是由新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。随着“互联网+职业教育”迅猛发展,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材和改进教法成为新常态,具体表现为适应新技术的需求,通过创造性的转化,将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。
这种新技术在实验、实训、实习等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的应用尤为重要,这些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。
二、“三教”改革的基本特征:规范、综合及联动
1、规范性。教学是一项具有严格规范性的活动。“职教20条”指出,制度标准不够健全等问题,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。
到2022年,要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。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,“三教”改革与教学标准体系的形成是同步的,既要遵循“边改边建,边建边用,边用边改”的原则,以保持教学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张力与平衡。
2、综合性。教育包含三大要素即主体、客体与内容,这与教师、教材、教法是一一对应的,正是这三者构成了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,是“三教”改革的工具、载体、方法。“三教”改革融教师、教材、教法改革为一体,是一项综合改革。
3、联动性。“三教”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这其中的关键是必须尊重主体的意愿,推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参与,使教师与教材相适应,教师与教法相契合,教材与教法相匹配。
三、“三教”改革的路径:教师、教材、教法改革
通过实施“三教”改革,打造一支德技精湛的教师队伍,建设一批内容形式精良的教材,形成一套精准施教的有效教法。
1、教师改革
1)组建高水平、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。激励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,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,以高水平、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载体深化教师改革,由多人共同开展一门课教学。
2)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。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,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、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,“双师型”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,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。建立高等学校、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,抓好“双师型”教师的培养。
3)稳步推进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制度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。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,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,积累实际工作经历,提高实践教学能力。
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。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,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要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。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,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、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、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。
3、职教20条原文
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,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,对优化专业设置、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出新的更高要求。一是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职教20条)要求专业目录五年一大修、每年动态更新,2020年是对目录进行大修的时间节点。二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,迫切需要一体化设计中职、高职专科、高职本科专业目录,推动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,教学内容、评价等相互衔接。
三是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,迫切需要主动对接“十四五”规划并面向2035年进行前瞻性布局,以系统思维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