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热点 > > 正文

“绿水青山一张图”徐徐展开 天津华勘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

2023-04-19 01:54:57 来源:津云 分享到:


【资料图】

津云新闻讯:“2022年,我局数字类项目占全局新签合同总额6.7%,显现出‘项目孵化、提质增效、产业升级’等成效,环境地质业和地理信息业是数字转型先发产业,分别占数字类项目36.8%、28.7%,其它产业占34.5%……”天津华勘局信息部经理邬立说起数字类项目在全局的发展信心满满,“2023年,要确保全年数字类项目总额占全局新签合同额10%!”

当下,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是创新活跃、应用广泛、带动力强的科技领域,给产业发展、日常生活、社会治理带来深刻影响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,“加快发展数字经济,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”作为一家地勘单位,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不局限于自身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而是不断与时俱进,促进自身产业转型升级。近些年来,华勘局充分发挥长期以来在地质行业积累的专业技术优势,主动拥抱数字经济,加快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不断培育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。

“想不到地质专业可以和这么多领域结合、想不到地质队也能在数字产业方面取得如此成果、想不到‘一张图’管理平台涵盖这么多内容……”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相关负责同志莅临天津华勘局514队调研工作时,高度评价了数字化转型发展和“绿水青山一张图”阶段性成果,当即表示将华勘(天津)数据应用研究院作为高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撑单位。

据了解,为了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,天津华勘局514队2020年自筹资金1600万元左右,启动了承德市高分卫星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和承德市“绿水青山一张图”政务系统开发工作。“绿水青山一张图”数字化平台,涵盖“自然资源、城市管理、生态环境、水利水务、农业农村、应急管理、交通运输、文化旅游”8个板块,“土地利用现状、森林健康、实景三维、土壤质量、农作物分布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”等70多个专题应用场景。目前,承德市“高新区智慧城市一张图”系统建设已全面启动新模块开发、测试,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及智慧园区建设方案雏形初显。

积极谋划布局数字产业,在华勘局,514队并非个例。517队凝聚水文地质核心优势,发挥“全国金属矿山水工环自动化监测预警”作用,运用“互联网+云服务”模式,集成遥感、无人机等技术,拓展数据数字化采集、输出、预警等系统功能,水工环专业技术优势得到再次跃升,先后衍生项目13个,合同额总计约为1.4亿元;519队率先开展地理信息、管线管网、地质勘查专业转型,夯实大队数据采集、软件开发、系统集成三大能力,通过产业大数据积累,助推多产业“地上地下全空间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商”蓬勃发展。其中,自主研发三维可视化基础信息平台,形成三维地上地下一张图展示效果,成果获得2022年“数字河北”优秀成果奖,收录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河北优秀成果推介目录,应用到高阳三维管线系统和保定市高铁片区多源数据展示项目;地勘总院实现“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系统”数据采集、存储和分析模块的开发及应用,该系统已在60余家政府职能部门、行业单位试用,落地长春中车等近600万环境调查项目。全面完善“天-空-地-井”遥感工程数据协同采集和加工体系,打造地面沉降多维立体监测、自然资源精细调查分析等系列数字产品,促成历史遗留矿山现状调查、天津市机场净空区遥感动态更新、滨海新区2022年度地面沉降多维立体监测、天津市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年度更新及监测、武清区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监管等项目,合同额近500万……

“立足新阶段,2023年,我们要紧盯数据要素市场,结合各单位产业特征,坚持走华勘特色的数字转型路径,在专业差异化、产业特色化上下足功夫,深挖‘存量’数据,释放数据‘增量’价值,激发数据‘流量’盈利能力,打造具有行业数据资源、先进算法能力、安全可信服务的专业平台标杆企业,全面激发数字创新活力。”华勘局总经济师周荣说。(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)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方仪表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  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